协会要闻
青岛民间资本迎春起舞
    2015-01-19

青岛财经网-青岛财经日报

    民间融资的阳光化,从“地下”转为“地上”,接受政府监管、行业管控。自去年6月,我市民间资本管理公司试点以来,有着利好政策的扶持,生存土壤的改良,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破土萌发,迎来发展春天。

据统计,目前18家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累计投资421笔,投资余额16.8亿元,共为社会解决31亿元融资需求。短期财务性投资、股权投资等多种业务均实现突破。

18家民资管理公司起航

2014年6月11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开展民间资本管理公司试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自此我市民间资本管理行业起航。

截至目前,青岛市共备案登记、注册开业民间资本管理公司18家,注册资本共计18.7亿元,最大的青岛汉缆民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为3.2亿元,是全省最大民间资本管理公司,最少的5000万元。青岛10个区市中,除城阳、莱西、平度3个区市外,其他区市均已覆盖。截至2014年10月末,18家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累计投资421笔,投资余额16.8亿元,共为社会解决31亿元融资需求,累计纳税299.8万元。

其实早在2013年10月,山东省政府就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发展民间融资机构的意见》,在省内展开民间金融试点工作,而作为县域经济比较发达的即墨市便成为试点城市之一。截至目前,即墨市已成立4家民资管理公司。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无论是先行一步的即墨市,还是稍后起步的青岛市,民间资本管理行业发展都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势头。

在即墨市率先开业的即墨市信弘远通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鑫告诉记者:“公司自2013年12月成立以来,共进行了短期财务性投资28笔,累计金额1.726亿元,平均每笔投资额度616万元。其中服务三农10笔,累计金额2510万元,服务中小企业18笔,累计金额1.475亿元,截至目前投资业务余额6910万元。”

而青岛市区首家开业的青岛中策民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静则表示,自2014年7月份开业以来,公司已办理短期财务性投资7000多万元,开展3笔股权投资业务,投资额达2000万元。

小微、“三农”是支持重点

在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的短期财务性投资业务中,小微、“三农”是重点。“公司的短期财务性投资均是服务了中小企业和‘三农’。即墨的个体私营企业的数量非常多,多是轻工业和商贸业企业,行业风险较小,对流动资金的需求量也大,非常适合公司开展业务,是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发展的沃土。”李鑫表示。

为了服务中小微企业和“三农”,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做了不少突破。“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没有那么多的实物资产进行抵押贷款,利用企业股权质押融资成为了很好的选择。为企业发展注入了资金,解决了流动资金不足而无法进行优秀项目经营问题,解决了融资困难。同时,为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寻得了优秀合作伙伴,提高资本利用率和收益率,实现双赢。”我市一家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的负责人表示。记者了解到,运用股权质押方式帮助中小企业实现融资,在民间资本管理公司中已有多笔。“通过社会公示、媒体宣传,民间资本管理行业逐渐被社会所认知,为中小微企业拓宽了融资渠道、提供了融资便利。试点公司投资利率均在政策范围之内,投放效率高,对民间融资需求有着较强的吸引力,初步显现了引导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的功能。”青岛市金融工作办公室民间融资监管处处长鞠京福表示。

而在股权投资业务上,科技含量高的中小企业则成为了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发展的重点。“公司进行的3笔股权投资中,有2笔是投向了环保型的高科技公司。”朱静表示,“这些股权投资虽然风险较短期财务性投资高,但相应的收益也会更高。对于投资的高科技公司而言,该资金充实了他们的流动资金,而且不用背负债务。”

规范成行业发展重点

在民间资本管理公司成立时就有规范的基因。记者了解到,较高的门槛就是为了规范。根据意见,民间资本管理公司注册资本不低于3000万元,应为实收货币资本,必须一次足额缴纳。“在起步上抓规范,对主发起人的考察是非常严格的,我们不仅考察主发起人企业的实力而且考察其负责人的品质,以便选取出规模实力强、经营规范、信誉度好的主发起人。之后,我们要与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的主要负责人进行长时间的约谈,以便了解企业发展的真实想法。”鞠京福告诉记者,“除此之外,广泛争取市工商局、市民政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房管局、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青岛银监局、青岛证监局等联席会议制度成员单位的意见。”

在监管上,监管部门注重把握“规范发展”这一条主线,抓住高管人员与资金流动这两个关键,严守不非法集资、不暴力收债、不高利放贷“三条底线”,凝聚金融办内部、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区市两级金融办、外部合作机构的力量,建立齐抓共管协调联动机制、分类评级分类监管机制、互通互动资源共享机制、正向激励与反向惩戒机制、业务转型与有序退出机制,通过统一发展理念、行业形象、合同格式、投诉受理、信息平台、宣传推动,对整个行业进行统一规范。

2014年7月8日,青岛市民间资本管理行业协会成立,推动青岛市民间资本管理行业阳光化、规范化。协会统一了行业标识,提炼塑造行业统一品牌标识,并以行业协会名义申请商标注册,各试点公司在门头设立、内部装修、对外宣传等方面标准化使用;协会还统一印制《民间资本管理公司投资合同》,从规范合同入手推动行业规范运营,研究制定了《协会会员自律公约》20条、《民间资本管理公司承诺书》10条。

在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和民间资本管理公司三方的努力下,民间资本管理行业规范得到社会的认可。在2014年9月全省召开民间融资机构现场会,青岛市加强试点公司培育、完善行业监管机制、创新行业监管举措、搭建行业发展平台、统一行业标识等做法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得到认可。

未来发展路径更加多元化

根据意见,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的业务类型是针对当地实体经济项目开展股权投资、债权投资、资本投资咨询、短期财务性投资及受托资产管理等业务。“与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等相比,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的业务经营范围可谓非常广泛。”鞠京福表示。

较为广泛的经营范围,让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的发展路径可以多元化。“虽然目前各公司短期财务投资占比较大。可以预见,未来民间资本管理公司业务将会多元化,每家公司的侧重点都将会不同,有的侧重股权投资、有的侧重债券投资、有的侧重短期财务投资。”朱静表示。

记者看到,意见中不仅对业务类型进行了列举,还对每种类型的比例都有详细的规定。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的股权投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注册资本的20%,短期财务性投资(6个月以下)不超过公司注册资本和融资总量的30%。对单一企业或项目投融资余额不超过公司注册资本的30%。由此这些规定可以看出,意见对民间资本管理公司股权投资业务的倾向性。“2015年打算在继续做好抵押贷款业务的同时,准备开展股权投资业务,通过筛选有成长性的企业,进行股权投资,与企业共成长。今年如果经济形势仍然难以出现好转,中小企业的不良资产将会增多,准备做一些固资资产并购投资业务,把握经济低谷时的投资机会,也进一步丰富公司的业务结构。”李鑫表示。